我与谈谈的这十年
回想起初次相遇,那是16岁的夏天,如今我已经26岁,整整十年过去,感谢《半月谈》伴我成长的十年。尽管这十年只占它的四分之一,但却是我成长的关键十年。
《半月谈》是标准的“80后”,我是90后。我和它有着十年的友谊,它独立高洁的精神品格与关注现实的人文关怀也激励着我,如灯塔照我前行。今年,是它40岁生日,我作为读者,也作为朋友,发自内心地祝福它“生日快乐,蒸蒸日上。”
宋雨霜与半月谈杂志合影
前几年,我的写作主要是乡土散文、诗歌等,应该说都是偏向小我的感性写作。在读研期间的学习,加上《半月谈》的阅读思考及社会实践等,我的关注范围扩大,包括教育、文明、法律、城乡变迁等方面,也在这些领域发表评论。尤其是对城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道,也给予我理性的思维。我带着新的思维方式返乡,对自己的县城、乡村有了新的认识。对公共话题的关注,对民生社会的关注,让我慢慢变得成熟和理智,这要感谢《半月谈》杂志的引导和帮助,从关注小我到关注大我的转变也是成长成熟的历程。
在和男朋友交往中,我发现他也热爱阅读,甚至和我一样,主动找领导要《半月谈》看。我开玩笑地说:“看来咱俩都是《半月谈》的粉丝呀,怪不得会在一起呢。”他复习考公务员时,我推荐了《半月谈》出版的《申论范文宝典》给他,他说:“谢谢雨儿提供的‘葵花宝典’”。行文的高度、深度、人文温度,让我们俩对这本文集都爱不释手呢。
目前,我在媒体行业工作,写评论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,《半月谈》也是我日常阅读的重要书目。在娱乐至死、碎片化阅读的时代,《半月谈》陪伴我拒绝浮躁,营造独立精神空间。报道话题关注涉及各个行业,所谓“它报道你关心的一切,也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你的一切。”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时代,它都坚持深度与温度并存,高格调的大众化、高品味的通俗化,成为“中华第一大刊。”,可以说是不忘初心,始终如一。
回想起初次相遇,那是16岁的夏天,如今我已经26岁,整整十年过去,感谢《半月谈》伴我成长的十年。尽管这十年只占它的四分之一,但却是我成长的关键十年。《半月谈》是我的好老师,它引导我学会深度思考、关注社会问题,它也是我的好朋友,陪伴我考研、读研时光。它独立高洁的精神品格与关注现实的人文关怀也激励着我,如灯塔照我前行。
坚守阳光与正义,坚守新闻的原则与情怀,我期待与《半月谈》携手前行。再次祝亲爱的朋友,生日快乐,蒸蒸日上!
我们会报道你关心的一切,也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你的一切。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,半月谈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。
也正是因为深知这份陪伴的意义,编辑部更不敢忘当年创刊时的初心。四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,努力做到“一根扁担,挑起两头满意”。
读者在成长,半月谈也在成长。我们的与时俱进,正是为了陪伴那个不断迎接新挑战的你。对于谈谈来说,我们所生产的内容只要能给读者们带来帮助,哪怕是一条建议,一个启发,一份共鸣……那么就值得去报道、去解读、去评论。这也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!
我和半月谈03 | 这本书,他们为什么读了四十年?
我和半月谈04 | 那些获得半月谈奖学金的中学生,现在怎么样了?
来源:半月谈新媒体
作者:宋雨霜
策划:许小丹
监制:孙爱东
主编:王新亚
责编:杨建楠
校对:尤立(实习生)秦黛新(实习生)